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4年 第40卷 第5期
  • 出刊日期:2024-05-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4年第40卷第5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临床研究
  •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裴焕爽,于佳佳,孟雨,付建峰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双肺通气15 min(T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2。记录T1、T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F组T1时SpO2、T1—T3时PaO2和OI、T1、T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1、T2时Ppeak和VD/VT、T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
    结论: 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2024  .  40(5):    453-457    [摘要](210)    [PDF](59)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马艳辉,连一闻,刘芳妍,黄珂,贾怡童,孟繁琪,吴洁,王天龙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C组,n=29)和环泊酚组(C组,n=30)。EC组给予环泊酚前2 min静注艾司氯胺酮0.3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0.04 mg/kg,检查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增加0.04 mg/kg,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减少0.04 mg/kg。阳性反应为麻醉诱导后2 min患者BIS无法降至60或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2级及以上。记录环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ED50、95%有效剂量(ED95)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与C组比较,EC组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21 mg/kg(95%CI 0.12~0.25 mg/kg),ED95为0.32 mg/kg(95%CI 0.26~0.39 mg/kg),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37 mg/kg(95%CI 0.32~0.40 mg/kg),ED95为0.48 mg/kg(95%CI 0.43~0.54 mg/kg)。与C组比较,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ED95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降低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时的ED50并减少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
    2024  .  40(5):    458-462    [摘要](152)    [PDF](51)
  • 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王艳萍,任丽媛,李燕爽,周银辉,杨建军

    目的: 比较格隆溴铵或阿托品联合新斯的明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ACEs)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42例,男69例,女73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格隆溴铵组(G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71例。手术结束后且距最后一次给予肌松药的时间至少大于30 min后,进行肌松拮抗,G组静脉给予格隆溴铵4 μg/kg和新斯的明20 μg/kg,A组静脉给予阿托品10 μg/kg和新斯的明20 μg/kg。记录术中和术后72 h内ACEs、严重ACEs发生情况。记录拔管后15、30 min静息和活动(咳嗽)时NRS疼痛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等PACU内恢复情况。记录苏醒期躁动、术后24 h口干、恶心、呕吐、谵妄发生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G组术后心动过速、心肌缺血、ACE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G组口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严重ACEs。
    结论: 与阿托品比较,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心动过速、心肌缺血、ACEs总发生率,且无严重ACEs发生,但会升高术后24 h口干发生率。
    2024  .  40(5):    463-467    [摘要](103)    [PDF](39)
  • 内镜喉罩对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气道管理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朱骏生,郭姚邑,张鑫龙,陈璇,单涛,侯丕红,史宏伟,斯妍娜

    目的: 评价内镜喉罩用于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和术后恢复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ESD的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喉罩组(E组)和气管插管组(C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E组行内镜喉罩通气,消化内镜从喉罩的内镜通道置入;C组则采取气管内插管通气,消化内镜经口置入。记录插管情况(插管成功时间、插管一次性成功例数)、消化内镜置入情况(消化内镜置入时间和退镜例数)、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消化内镜置入时(T2)、内镜退出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4)、离开PACU时(T5)的HR、MAP。记录T1—T3时的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记录E组改变体位前后、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密封压和内窥镜显露分级(EVGS)。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科医师和消化内镜医师的满意度。
    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HR和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E组置入喉罩成功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T1、T4时HR和MAP明显降低,围拔管期呛咳以及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或置入喉罩一次性成功率、消化内镜置入时间和退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内镜喉罩的密封性和对位良好。
    结论: 内镜喉罩可缩短胃ESD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间,对消化内镜操作不造成干扰,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2024  .  40(5):    468-472    [摘要](78)    [PDF](32)
  • 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宁晓丽,刘伟,李娟,邱诚,解凤磊,闫声明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行胸腔镜肺部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组(D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ESPB,随后C组采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D组用艾司氯胺酮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术后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1、6、12、24、48 h患者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 d内术后恶心、呕吐及艾司氯胺酮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前1 d、术后2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评估患者恢复质量。术前1 d及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 d QoR-40评分明显升高,出院时HADS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围术期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较高,为此类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2024  .  40(5):    473-477    [摘要](133)    [PDF](49)
  • 锥形束CT测量舌厚度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有效性
    丁媛,程菲,周晗,赵严礼,张铁成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测量舌厚度(TT)在预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声门暴露困难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颌面手术患者97例,男45例,女52例,年龄18~67岁,ASA Ⅰ或Ⅱ级。术前采用CBCT测量TT,并记录张口度(IID)、BMI、甲颏距离(TMD)、改良Mallampati分级(MMT)。根据全麻诱导时Cormack-Lehane(CL)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喉镜易显露组(E组,CL分级Ⅰ或Ⅱ级,n=86)和喉镜难显露组(D组,CL分级Ⅲ或Ⅳ级,n=11)。分析IID、BMI、TMD、MMT、TT与喉镜暴露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预测喉镜显露困难的有效性。
    结果: 与E组比较,D组BMI、MMT Ⅲ、Ⅳ级占比明显升高(P<0.05),TT明显延长(P<0.05),TMD明显缩短(P<0.05)。BMI、TMD、MMT、TT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0.714、0.726、0.797,敏感性分别为36.4%、63.6%、63.6%、81.8%,特异性分别为95.3%、69.8%、76.7%、68.6%。将BMI、MMT、TMD、TT作为模型预测喉镜暴露困难AUC为0.913,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3.7%。
    结论: CBCT测量TT是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纳入BMI、TMD、MMT和TT四个指标的综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2024  .  40(5):    478-481    [摘要](97)    [PDF](39)
  •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
    汪洋,郭文雅,蔡信杰,张野,李云

    目的: 比较术中吸入氧浓度(FiO2)30%和80%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岁,BMI 18~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FiO2 30%组(L组)和FiO2 80%组(H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行肺复张,L组调整FiO2为30%直至拔除气管导管。H组调整FiO2为80%直至拔除气管导管。记录入室后5 min(T0)、手术开始后1 h(T1)、手术开始后2 h(T2)、拔管后30 min(T3)的HR、MAP,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于T0、T3时行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监测,评估肺通气功能,记录中心通气区(CoV)、依赖静止区(DSS)、非依赖静止区(NSS)的面积百分比。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记录术后5 d内肺不张、呼吸道感染和胸腔积液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H组比较,L组T3时DSS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aO2与OI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天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FEV1/FVC明显升高(P<0.05),术后5 d内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FiO2 80%比较,术中FiO2 30%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30 min肺通气、氧合功能与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2024  .  40(5):    482-487    [摘要](115)    [PDF](40)
  • 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赵丽琴,张海龙,李旭,程灏

    目的: 评价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34~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手术开始前5 min 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5 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两组术后静脉镇痛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术后即刻、12、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于术前1 d、术后3、5、7 d进行简明围术期疲劳评定量表(ICFS-10)评分,记录POFS(ICFS-10评分>24分)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后即刻、术后12、24 h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SOD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3、5、7 d ICFS-10评分、术后7 d POF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术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TNF-α、SOD浓度和POFS的发生率,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4  .  40(5):    488-492    [摘要](108)    [PDF](43)
  • 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影响
    王宣,徐四七,陈永权,居霞,王胜斌

    目的: 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于缓解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龄2~6岁,身高78~120 cm,体重11~25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25 mg/kg组(M1组)、0.5 mg/kg(M2组)和0.75 mg/kg(M3组),每组40例。记录服药前、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SF)评分和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30 min 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和改良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
    结果: 与服药前比较,M2组和M3组在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1组比较,M2组和M3组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即刻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3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2组比较,M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
    结论: 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或0.75 mg/kg均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口服咪达唑仑0.75 mg/kg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因此,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为患儿术前抗焦虑方案比较合适的剂量。
    2024  .  40(5):    493-496    [摘要](94)    [PDF](38)
  • 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张转,殷佳佳,李宁,陈超,张凯,马蓉蓉,贯士玉,张建友,王强,李虎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55~80岁,BMI 18~28 kg/m2,ASA Ⅱ—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I组,n=25)和对照组(C组,n=23)。两组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麻醉诱导后I组静脉输注胰岛素30 mU·kg-1·h-1、葡萄糖0.12 g·kg-1·h-1、氯化钾0.06 mmol·kg-1·h-1混合液,C组予以生理盐水10 ml/h输注,均输注至术毕。术中目标血糖值为6.1~11.1 mmol/L。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2)和术毕(T6)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记录冠状静脉窦(CS)血流频谱、直径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并计算CS净向前血流流速时间积分(VTI)。记录T2、CPB前2 min(T3)、CPB结束时(T52)和T6时的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T1)、T3、CPB后30 min(T4)、T5、T6、术后6 h(T7)、术后12 h(T8)及术后24 h(T9)时血糖及乳酸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结果: 与C组比较,I组T6时CS净前向血流VTI及每分钟CS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肺静脉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Rp)明显减小(P<0.05),T5、T6时SV和CI明显增大、SVRI明显降低(P<0.05),T7、T8时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时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2 d时hs-TnI明显降低(P<0.05)。
    结论: CPB心脏手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同时维持血糖6.1~11.1 mmol/L,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2024  .  40(5):    497-502    [摘要](82)    [PDF](36)
  • 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李振宇,葛芳芳,姚舜禹,任齐齐,卫然,孔令锁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89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前1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且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S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艾司氯胺酮0.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PCIA镇痛。C组在麻醉诱导、维持和PCIA镇痛时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用药同S组。于术前1 d、术后1、3 d采用HADS及MoCA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检测术前1 d和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入PACU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3 d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MoCA认知评分明显升高,TNF-α、IL-6、S100β浓度明显降低,BDNF浓度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黄碱使用率、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神经损伤,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2024  .  40(5):    503-507    [摘要](81)    [PDF](39)
  • 调查与研究
  •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车璐,张越伦,阮侠,李旭,李晗歌,申乐,黄宇光

    目的: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 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征、心理弹性评分(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职业倦怠和非职业倦怠的医师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次问卷有效回收1 990份,回收率77.7%。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3.4%(1 063/1 990)。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的住院医师比较,职业倦怠的医师女性比例、三级医院比例、未婚比例、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参与值班和有科研任务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工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CI 1.28~1.97,P<0.01)、工作时间延长(OR=1.62, 95%CI 1.45~1.81,P<0.01)、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延长(OR=1.11,95%CI 1.11~1.40,P<0.01)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评分升高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OR=0.86,95%CI 0.84~0.88,P<0.01)。
    结论: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偏高,应重点关注并针对提升心理弹性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预防规范措施,保证住院医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2024  .  40(5):    508-513    [摘要](100)    [PDF](37)
  • 麻醉专业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指南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
    田晨,王一芸,鲁佳乐,王勇,徐紫清,薛建军,葛龙

    目的: 调查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探究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方法: 对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指南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339份,均为有效问卷。96.8%的被调查者知晓指南,且多数被调查者(86.4%)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会查阅指南。指南使用缺乏便捷性(70.2%)、缺乏指南获取途径(64.3%)或缺乏指南访问权限(56.9%)、缺乏培训(31.3%)、语言障碍(21.5%)是阻碍指南使用最主要的因素。多种形式辅助指南使用、开放指南获取权限被认为是促进指南实施的重要方式。
    结论: 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指南的知晓率和依从性均较好。目前国内使用指南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于指南本身或指南获取困难。建议未来建立国家指南数据库、提供指南实施工具、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将有利于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2024  .  40(5):    514-519    [摘要](86)    [PDF](32)
  • 实验研究
  • 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阳锦秋,辛储林,尹光芬,李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选择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和PC3,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瑞马唑仑组(PR组)。C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P组和R组分别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和瑞马唑仑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培养(DU145和PC3细胞中丙泊酚的IC50分别为120 μg/ml和100 μg/ml,瑞马唑仑的IC50分别为500 μmol/L和400 μmol/L),PR组DU145细胞加入低浓度丙泊酚100 μg/ml和瑞马唑仑400 μmol/L共培养,PC3细胞加入低浓度丙泊酚80 μg/ml和瑞马唑仑300 μmol/L共培养。于培养后0、6、12、24、36 h采用CCK-8法测定待检测孔的吸光度。于培养后14 d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集落数量。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找出丙泊酚和瑞马唑仑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的关键靶基因,并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该靶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DU145和PC3细胞P组、R组和PR组培养后36 h 吸光度均明显降低、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U145细胞R组和PR组培养后36 h吸光度、cyclin D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R组c-Myc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R组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C3细胞R组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R组培养后36 h吸光度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DU145和PC3细胞PR组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瑞马唑仑与前列腺癌的共同靶点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与C组比较,DU145和PC3细胞P组、R组和PR组STAT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U145细胞R组STAT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R组STAT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PC3细胞R组STAT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DU145细胞PR组STAT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可以单独或协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降低前列腺癌细胞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通路中的STAT3靶点有关。
    2024  .  40(5):    520-526    [摘要](85)    [PDF](34)
  • 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的影响
    牛英俏,张慧,袁鹏,朱伟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新生雄性SD大鼠96只,6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褪黑素组(M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褪黑素组(SM组),每组24只。C组自由饮食饮水;M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接受1次腹腔注射褪黑素10 mg/kg,连续3 d,第21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S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吸入3%七氟醚2 h,连续3 d;SM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接受1次腹腔注射褪黑素10 mg/kg,后吸入3%七氟醚2 h,连续3 d,第21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大鼠出生后第35天采用旷场实验记录探索总路程以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第36天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识别指数;第37—39天采用场景性、条件性恐惧实验记录僵直时间。出生后第8、40天取大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浓度。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识别指数明显降低,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缩短,出生后第8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SM组识别指数明显升高,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延长,出生后第8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第40天四组间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褪黑素可以抑制前额叶皮层的炎症反应,改善七氟醚重复暴露导致的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
    2024  .  40(5):    527-531    [摘要](74)    [PDF](39)
  • 综述
  • 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机制
    陶飞,顾卫东
    脑电图可以实时连续地记录大脑区域内局部神经元自发的、有节律的电活动,评价大脑功能状态,是一种监测大脑活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功能以及意识状态等研究领域,为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丙泊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分子机制已得到深入研究。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回顾了常用全麻药物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特征性改变(包括功率谱、复杂度、微状态、功能连通性及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及相应的大脑功能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新思路。
    2024  .  40(5):    532-535    [摘要](76)    [PDF](32)
  •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预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李露,阳慧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其与术后急性肾损伤、ICU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结局明显相关。因此,麻醉科医师应重视其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关于PI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IH的预测及预防,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2024  .  40(5):    536-540    [摘要](142)    [PDF](46)
  • 右美托咪定预防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金泽,李凯,赵国庆
    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是在血管内应用造影剂(CM)进行诊断或治疗性血管造影干预后观察到的医源性急性肾损伤(AKI)。造影剂通过肾小管毒性、肾内血管收缩和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等方面导致肾功能受损。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在围手术期的器官保护作用日益突显。DEX对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DEX对CI-AKI的预防作用、可能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4  .  40(5):    541-544    [摘要](72)    [PDF](40)
  • 瑞马唑仑在围术期器官和系统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安文仙,解雅英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苯二氮类镇静麻醉药,作用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亚单位上的苯二氮类受体,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心肺影响轻微的效应,在无痛内镜和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器官保护是围术期关注的焦点,对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瑞马唑仑对机体神经系统及心、肺、肝、胃肠道等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凋亡、减轻应激反应等有关。本文就瑞马唑仑的器官和系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4  .  40(5):    545-548    [摘要](90)    [PDF](39)
  • 围术期氧疗的研究进展
    程卉婷,王彬
    目的氧疗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氧疗是把双刃剑,氧浓度过高可产生肺不张、氧化应激,给机体造成损伤,过低又会导致低氧血症,影响氧合。因此,围术期氧疗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氧浓度一直是麻醉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围绕围术期氧疗对机体的影响、不同类型患者吸入氧浓度的选择作一综述,以期为围术期精准氧疗提供理论参考。
    2024  .  40(5):    549-552    [摘要](84)    [PDF](43)
  • 术后急性疼痛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辉波,苏钰淇,曾志文
    术后急性疼痛和睡眠障碍均是围术期管理的重大挑战,两者相互影响,疼痛可干扰术后睡眠,睡眠障碍则会导致痛觉敏化,加剧术后疼痛。目前两者相互影响机制尚未明确,防治策略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通过综述术后急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的定义、危害、相互影响机制及防治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防治围术期并发症提供参考。
    2024  .  40(5):    553-556    [摘要](135)    [PDF](52)
  • 临床经验
  •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
    郑龙彬,秦卫民,梁文波,张晓静,马晴,任志强,尹宁
    2024  .  40(5):    557-559    [摘要](82)    [PDF](42)
  • 病例报道
  • 麻醉重症监护室内感染性休克伴发心房颤动的处理一例
    张笑,朱魏,马正良
    2024  .  40(5):    559-560    [摘要](126)    [PDF](46)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